在刚刚过去的汛期,沧州市降雨频次高、强度大。每场暴雨过后,总有一群身穿橘色救生衣的人向水而行。他们每天驱车几百公里,辗转几十个河流断面,一丝不苟监测河流的各项数据,白洋淀、滏阳新河、子牙新河等河流、洼淀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他们就是由沧州水文勘测研究中心党员组成的先锋队。
“每一项水文数据都关乎决策的速度与精准度。作为防汛备汛的‘智慧中枢’和‘前哨尖兵’,中心全员处于24小时不间断应急值守状态,日夜紧盯水文情况,严密监视水情动态,通过水位站、雨量站、雷达测流系统等,实时采集雨情、水情数据并进行智能分析,做到数据测得到、报得出、报得准、报得及时,为全市防汛备汛提供科学精准的水文数据支撑。”沧州水文勘测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刘国强说。
7月2日8时至7月3日8时,沧州局地遭遇特大暴雨,12小时最大雨量达到340.4毫米。面对暴雨造成的河道涨水情况,沧州水文勘测研究中心闻“汛”而动,组建了四支由党员带头的暴雨调查组,24小时紧张监测。他们与时间赛跑,累计驱车行程1000多公里,进农户问雨情,下农田测水深,摸查河道汇流情况,打出河流断面查勘、资料收集、高程引测、断面测量、无人机航摄组合拳,调查清所有暴雨点的情况,高效完成了9条入海河道、13个监测断面的流量施测,100多项宝贵水文数据得以及时、准确采集上报,为后续防汛预警和决策提供了有力保障。
7月下旬,白洋淀上游持续性强降雨,入淀流量骤增。沧州水文勘测研究中心实际管辖的枣林庄水文站作为白洋淀最重要的出口控制站,连夜组建“党员先锋队”,施测流量、记录数据、智能平台报汛,按照一小时一报汛的要求,连续坚守36小时精准测报。
“每到整点,我们都要准备报汛信息。党员带头,夜间冒雨开展流量监测。完成一次流量监测需要30分钟左右,测完流量,紧接着要拟报、校报、发报。”段现辉说,“大家不敢有丝毫放松,在每次水文数据上报前,都会反复测算并互相校核。检查无误后把测得的水文数据报送出去,这一个小时才算完成任务,最多只有20分钟的休息时间,然后再进入下一个小时的紧张工作中。”沧州水文中心党员干部凭借这股子韧劲,暴雨期间累计报送12000余组数据,为白洋淀泄洪调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水文监测是防汛工作的“哨兵”。沧州水文勘测研究中心通过科技赋能和高效协作当好防汛“耳目尖兵”,在2025年汛期实现了“数据零差错、响应零延迟”,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