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空气质量低下是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从日常生活中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到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从拒绝焚烧垃圾,到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我们每个人都能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一份力量。
这个秋天,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如画的蓝天白云与美丽的城市景观交织在一起,获得参会来宾的纷纷点赞。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本周日即将迎来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国际清洁空气蓝天日由第74届联合国大会于2019年12月19日通过决议设立,定于每年9月7日开展全球纪念活动。该节日旨在呼吁国际社会采取集体行动改善空气质量,通过政策对话、技术创新和公众参与应对空气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是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环境风险之一,每年导致数百万人死亡,也是可避免的全球主要疾病负担来源之一。空气污染也从根本上改变了气候,对地球的生态系统产生深远的影响,会减少海洋供氧量,阻碍植物生长,加剧气候危机,造成经济损失,降低农业生产力。
目前,已知的空气污染物多达100余种,这些污染物的来源既有自然因素,如森林火灾、火山爆发等不可抗力,也有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生活燃煤、汽车尾气以及核污染等。尤其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已经成为空气污染的主要源头。
一直以来,空气污染都是欧洲最大的环境健康风险之一。2021年欧盟提出“2050年零污染”目标,力求到2050年将欧盟空气、水和土壤污染降低到不再对人类健康和自然生态系统构成风险的程度。其中,“2030年六大目标”提出,要在2030年将空气污染导致的过早死亡人数相比2021年减少55%、将受空气污染威胁的生态系统面积减少25%、将海洋塑料垃圾减少50%等。在相关目标中,空气指标被认为是最有望如期实现的。
面对空气污染这一全球性的公共卫生与环境难题,英国伦敦正积极探索并实践有效的解决方案。伦敦作为智慧城市的典范,其超低排放区政策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9年启动以来,该政策通过设定严格的排放标准,有效减少了老旧、高污染车辆在城市中的流通,进而显著降低了市中心的NO2排放水平,降幅高达45%。此外,伦敦还通过车牌识别智能摄像头等高科技手段,对违规车辆进行严厉处罚,大幅提升了车辆的合规率。这些措施共同构成了伦敦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的成功经验,为全球其他城市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德国在治理空气污染方面采取了全方位的策略,通过政策、行政及技术创新,有效改善了空气质量。特别是先进技术在空气污染防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德国为汽车配备了微粒过滤装置,大幅减少了尾气排放;同时,高效发动机的开发使得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降低至几乎无法检测到的水平。在空气污染防治领域,德国针对微小颗粒物的去除进行了长期研究。目前,已有多项技术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新型滤料布袋技术、电凝聚技术以及湿式静电技术等,这些技术均能有效去除PM2.5等超细颗粒等污染物。
巴黎通过系统性城市改造显著改善空气质量,核心措施包括限制汽车污染、增强绿化、优化雨水管理,并纳入欧盟统一治理框架。其2024年—2030年的方案聚焦在:淘汰化石燃料,推广低碳建筑与清洁能源;公平转型,按区定制措施,优先帮扶低收入家庭;资源循环,节约能源、水、材料,发展绿色经济。巴黎经验表明,空气质量改善需交通、绿化、政策多维联动,且须长期坚持方能见效。
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空气质量低下是所有国家面临的共同挑战。空气污染不分国界,它随着风的吹拂,从一个城市蔓延到另一个城市、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另一个国家。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繁华都市还是偏远乡村,都难以幸免。
我们呼吸着相同的空气,也面临着相同的威胁。改善空气质量,不仅是政府的责任,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从日常生活中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到支持清洁能源的发展;从拒绝焚烧垃圾,到积极参与环保公益活动,我们每个人都能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一份力量。